学习学习再学习,day9:
对于她的表现,一众网友都急在心里,何况是妈妈呢?所以,改变她的性格,就成了妈妈最重要的事情。说教了无数次,也责罚了无数次,但效果却依旧不理想。于是妈妈突发奇想,开始跟孩子比谁更慢。
网友直言:走她的路,让她无路可走。确实,妈妈开始扮演孩子的角色,甚至比她的慢性子还要缓慢,终于引起了孩子的重视。让她知道动作和心理缓慢,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折磨和伤害。
为何孩子的性格会如此缓慢呢?
首先是自身原因,孩子的性格多半是后天形成,但少半是先天因素。其实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,他们已经具备了各种感知能力,这对后期性格的影响都很大。
其次是父母的影响,虽然性格是自己的,但外在大环境的影响占主要因素。换句话说,若是父母性格比较慢,那孩子势必也会成为这种性格,因为亲人之间会相互影响。
最后是兴趣原因,孩子不喜欢的东西,他们会想着办法拒绝,而缓慢执行就是最有利的证据。既然不能拒绝,那就慢慢操作,完全就是应付差事的心理。
很多时候,可能连孩子都不知道,自己的性格会出现问题。所以,父母更不应该去催促,因为“越催越慢”这个词,并非随口说说。孩子磨蹭,就是被父母“逼”出来的,只是大人还不自知而已。
试着跟孩子交换角色,会有惊喜的收获
想要跟慢性子的孩子斗智斗勇,父母要学会智取,通过“互换角色”的方式,让孩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。
紧靠父母的说教,其实孩子很难清晰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,倒不如给他们来一次经典回放。同样的慢动作,这一次孩子是旁观者,他能直观的感受到父母所说的问题,也能感受到慢动作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。
这个过程,给孩子留下了更多思考的空间,让他们不断的自我研究。对于父母来说,不费一兵一卒,甚至连大声说话都不用说,完全就起到了教育目的。等待是最焦急的事情,相信孩子也会受益匪浅。
除了角色互换的教育方式外,还需要搭配其他的教育方式,这样才能起到“药到病除”的效果。确切的说,孩子的慢动作不仅跟性格有关,而且还跟习惯有很大关系,要从源头进行改正。
对待慢性子的孩子,这些方法很实用
1、制定时间计划
就算孩子做事很慢,也要为他量身定制相关的时间计划表,这是态度问题。当然,计划表的制定要结合实际,可以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几分钟。比如说平时7点才起床,那计划表就标注到6点50。
每周做一次计划,会让孩子对时间有更清晰的概念,并且越做越好。不管是心理还是行为,孩子都更愿意接受,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。
2、喜欢的事情为主
对于喜欢的事情,人们总是有一腔热血,所以从孩子喜欢的事情开始着手,慢慢提高他们的速度。这个过程,要给孩子绝对的空间和自由,让他们自由的发挥,家长一定会刮目相看的。
年龄越小的孩子,越容易纠正他们的性格,以游戏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注意。就拿穿袜子来说,跟孩子比赛,看看谁完成的更好,更快。当然,父母要适当“放水”,让孩子有获胜的可能性。
3、尊重和鼓励并存
若是孩子真的性格使然,天生就是慢性子的人,父母也不要太着急,尊重他们的生活及性格习惯。原则上来说,想要改变性格有些困难,但贵在坚持。只要父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,还是有可能让孩子的速度提高。
当然,这一段改变的路程有些困难,父母除了有足够的耐心,还要不间断的鼓励,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人给予的希望。越被鼓励的孩子,越容易变得积极,因为他们想要获得更多的鼓励。
写在最后: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,孩子有温柔有暴躁之分,也实属正常。把选择的机会交给孩子,让他们去承担更多事情,以此来磨砺心性。用不了多久,也会变成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
搜索标签: